小記者進化史:KOL化是記者唯一出路?

2016 年算係好穩定嘅一年,有一份自己嚮往嘅工作,每日出盡全力去追逐,但追嘅係潮流?係快樂?還是 view數?慢慢亦變得迷失,甚至唔知係咪要繼續。作為呢個網站嘅第一篇文章,決定藉文字為自己話長唔長,話短唔短嘅兩年記者生涯作一個沈澱。

紙媒沒落 網媒遍地開花

作為一個前科技網站記者,小妹在這裡不談政治,不談雨傘運動對媒體的影響,但這兩年間明顯感受到紙媒沒落嘅事實。眼看《壹週刊》、《忽然一周》、《東周刊》相繼裁員或停刊,到近期《東方新地》、《新假期》、《新Monday》合併,唔少行家都一夜間失業,或是被逼兼任網站記者。面對紙媒沒落,小妹慶幸入職的公司是科技網站起家,早以習慣網上世界嘅運作模式,但隨著傳媒界嘅獅子、老虎轉型,將資源集中投入網絡,競爭亦是愈來愈大。競爭嘅不但是廣告,更多的是內容同速度。

 

為 SEO 多於讀者口味

無論由大媒體轉型或是新創立嘅網媒,要成為成功網媒最大嘅難題,並唔係迎合讀者口味,反而係先學識玩 SEO 同 Facebook 嘅遊戲,但要點玩,其實大家都正在摸索。就好似幾個月前嘅《Pokemon Go》熱潮,基本上唔理內容係咩,所以標題或者第一段有「Pokemon Go」加持,文章嘅排名就可以大大提升。又好似 Facebook 推出直播功能頭幾個月,幾乎每一個網媒都會係 event 上直播,當中其實未必為內容,最大目的係直播超過 5分鐘,粉絲嘅 Facebook 就會有通知彈出,可以增加 page 嘅散播率。亦因為網絡世界唔再以賣紙去計算成績,而係每一條片、每篇文去計算 view數同互動率,記者漸漸亦由一個整體,變成獨立去每日跑數。

 

一個打十個 但離不開優越感

面對人手減少同媒體報導模式轉變,每一個記者都開始一打十,不再只是寫文做訪問,還要兼任攝影師,一個活動就要攞料、影相、拍片、直播,甚至出鏡,短短一小時嘅商場活動大家忙過不停。幸好副刊記者大部份都好隨和,網站間雖然互相競爭,但係見行家多過見同事嘅情況下,大家都會互相幫忙。在此小妹亦想感謝各位幫我影過相、借過片畀我嘅行家朋友。說到一個記者兼任多職,日間採訪,晚間寫文,但別以為人工好高,事實上薪水其實一直偏低,甚至不升反跌。如果你問,點解咁辛苦都咁多人做?我諗好大程度都係因為當中嘅優越感。特別是生活版記者,很多新嘢都可以玩先、食先,自然就有樣與眾不同嘅感覺。對於初出茅廬嘅畢業生的確有吸引力,有青春、有時間去消耗,同樣亦可以快速地建立更廣的人際網絡。

 

KOL 化是網站記者唯一出路?

手機係身,人人都可以係記者。唔少人都會忽略網媒嘅重要,不過隨住愈來愈多大媒體轉向數碼化,網媒嘅地位亦得以提升,由初初 PR 近乎無視,擔心你呃飲呃食,到現在每日都收到唔少活動邀請,當中感覺到嘅絕對係影響力同待遇嘅直接關係。網媒愈來愈被重視,但要係人報我報之餘,突出網站個性亦係不可少嘅課題。隨著《100毛》同《Beauty Exchange》嘅成功,唔少網站都紛紛力推素人成 KOL ,希望捧出下一個東方昇或者盤菜瑩子,突出網站同時賺取額外廣告收入。雖然記者每日接觸嘅層面比較廣,亦可以藉著平台本身增加影響力,塑造一個 Key Opinion Leader 並唔難,但要將一個網站風格同公信力押係幾個甚至一個人身上,要維持下去就係一個大問題。

 

記者生涯短 KOL 生涯更短

面對媒體沒落、網站競爭,每日嘅工作就係日間採訪,晚間寫文,變成「打稿機器」。不要說創意,每日消磨嘅就係青春同對生活嘅熱情,唔少前輩都忠告新入行嘅我們:「玩夠好走啦!」的確,一個記者嘅生涯好短,本來就沒甚麼職位可以升,人工亦不會加太多。如果有了家室仲要日日去採訪、捱夜,另一半真的受得了嗎?有人會覺得 KOL 化後可以襯有本錢賺更多錢,的確聽過有行家可以一個月搵五六萬,但唔好講公司會唔會分畀你,成功嘅又得幾多個?一個平台要捧你,你可以好似黃翠如係 TVB 一樣「老是常出現」,作為曾經某科技網站嘅「天之驕女」,曾經對一切都充滿期待。不過要捉住網民嘅心,確實很難。

 

世界很大不要以為自己別無選擇

過去兩年,雖然無論工作,感情,健康一切都很好,但亦發覺很多事,很多人同事被我無心之間忽略。談到生活,我依然係營造出嚟「生活」同真實生活嘅差距中迷失。就係整理相片期間,我先發覺,除了工作同拍拖嘅相,好像沒有第三個 folder 可以再分類。心中突然響起了一句:「世界很大不要以為自己別無選擇,只有放棄自己才會令自己沒有選擇。」因此,我決定畀自己一個出走嘅機會,新一年,藉住呢個網站,可以搵返生活嘅意義同寫文嘅樂趣。



About 依莉詩

網媒出身嘅 90後,抱住「試咗先講」嘅精神。終日飲飲食食、遊走各大商場、小店尋找好去處。